系统的质量检测,。 形成了循环的质量保证体系
告别"城市看海"排水管网建设政策窗口开启
入汛以来,我国多地遭到暴雨袭击,“城市看海"的现象折射出各地排水系统面临的种种问题。7月住建部下发通知,要求各城市编制并报送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业内人士预计,排水管网建设的“政策窗口"已经开启,在雨污分流制推动下,预计“十二五"期间市政雨水管道将新增近20万公里,排水管道合计新增长度较“十一五"期间翻番。
排水管网建设滞后
目前,国家对于城市排水管网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住建部专门印发了《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要求直辖市、梳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中心城区能有效应对不低于50年一遇的暴雨,地级城市中心城区能有效应对不低于30年一遇的暴雨,其他城市中心城区能有效应对不低于20年一遇的暴雨。
按照我国现行城镇排水设施建设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的要求,城市一般地区排水设施的设计暴雨重现期为0.5-3年,重要地区也只有3-5年。
招商证券研究称,我国大部分地区排水设施建设标准偏低,导致内涝灾害频发。相比之下,欧盟规定的设计重现期为1-10年,日本规定是5-10年,美国的规定设为一般地区2-15年,特殊地区10-100年。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我国排水大的问题,主要还是管网建设长度不够。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城市排水管道长度为41.41万公里,同比增长12.05%,过去10年的复合增长率为10%。污水管网建设缓慢导致大部分地区排水标准偏低,甚至比规定下限还要低。全国城镇人均雨水管道长度为0.47米,其中20个省市更低于这一指标。而德国2001年人均雨水管道长度已经达到3.80米,是我国目前人均长度的8倍。
正是由于城市管网建设发展滞后,住建部等部门正在积极推进相关规划出台。按照今年年初住建部的年度工作安排,2013年重要工作之一便是编制城市排水与暴雨内涝防治设施建设规划,从而加快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相关规划将陆续落地
7月22日,住建部发文称,我国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排水管网的雨污分流改造,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根据住建部的要求,2014年6月30日前,各盛区、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将各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报送住房城乡建设部。
从一些城市发布的“十二五"规划来看,已经将排水建设发展纳入政策范畴。北京市就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基本建成雨污分流的排水系统;投入21.2亿元对中心城区排水管线全部实施更新改造等。
上海市水务局也表示,要加快城乡防洪工程、区域除涝、排水工程建设。在城镇排水方面,一般地区按照1年一遇标准,部分重要地区和特殊地区按照3-5年一遇标准;郊区排水建设与城镇化发展同步,新城建设标准与中心城一致。
武汉市则计划在“十二五"期间投资约120亿元,新建杨泗港、汉钢西等排渍泵站,综合治理黄孝河、机秤等城市重点排水港渠,建设城市重点开发区域排水设施,争取“十二五"末期汉口、汉阳、武昌三大区域排水管网系统基本形成。
据了解,目前有关排水及管道建设的多项规划正在紧锣密鼓的制定中,《室外排水设计规范》也正在进行修订,新标准将进一步强化内涝防治。
招商证券表示,我国《城市排水与暴雨内涝防治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即将出台,成为雨水管道建设的一大催化剂。该文件的核心是“雨污分流,雨水收集,提高标准",计划在未来8-10年推进全国城市管网建设水平上一个台阶。
业内人士预计,随着各项规划陆续出台,排水管网建设提速将打开市场需求,为相关上市公司带来增长空间。
我国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排水管网的雨污分流改造,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